肺大泡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世界慢阻肺日40岁以上人群,慢阻肺患病率 [复制链接]

1#

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曹露婷

《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》显示,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,其中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高达13.7%,已跃升继心脑血管疾病、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。然而,老百姓对慢阻肺危害知之甚少,进而诊断及治疗率极低。

“慢阻肺的防治是全社会的责任。”阻击慢阻肺,任务紧迫。

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即将来临,钱江晚报记者专访医院、医院、医院三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,共同发起“畅快呼吸·慢阻肺阻击战”宣教行动,传递慢阻肺早诊早治与规范治疗的理念,助力治疗和管控关口前移,畅享呼吸。

黄连军:预防发病年轻化,重点在早筛

说到慢阻肺,不少人认为它是老年人的专属:每到冬季,慢阻肺旧病复发,肺部感染、咳喘不止,一住院就得个把月。而近年来,越来越多40岁出头的中年人却也纷纷中招。

据统计,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.6%,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.7%。“慢阻肺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,跟吸烟最为紧密。”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危重症康复组委员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连军介绍,慢阻肺还与职业粉尘、化学物质、油烟等接触高度相关,有慢阻肺家族史、儿童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也容易罹患慢阻肺。

一般有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咳痰等症状时已出现慢阻肺肺功能明显损害。

早期筛查、及时诊断,是诊治疾病的先机。黄连军指出,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,慢阻肺病人的“一秒率”数值一般低于70%,说明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,结合影像学显示的肺气肿、肺大泡的征象,即可诊断为慢阻肺。

今年起,医院全市65~75岁人群启动慢阻肺早筛。对评分高于5分的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,划分确诊和危险人群并确立分类管理。“一方面促进确诊病人提早进入医疗环节,一方面可定期监控高危人群的动态变化,重点排雷。”

“戒烟是第一要务。”黄连军说,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设计药物治疗方案,例如双支扩剂吸入等。

黄连军指导患者使用吸入装置

当然,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容易在稳定期“出岔子”:误认为病情缓解就可停药,却反遭病情迅猛反扑,引发急性加重。门诊中,黄连军也曾遇到错误使用吸入装置半年的病人,白白丧失了治疗黄金期。“对此,我们会定期开展慢阻肺健康宣教,包括吸入装置的规范使用,呼吸康复训练,也会积极推进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,例如接种疫苗等。”

专家链接+

黄连军副主任医师

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

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危重症康复组委员

台州市内科学会青年委员

台州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肺癌专委会委员

临海市首届医坛新秀

擅长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性疾病,如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支气管哮喘,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,肺癌,呼吸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治。
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